桂花子
出處:出自《江蘇藥材志》
別名:桂花樹子、四季桂子
來源:藥材基源: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果實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Osmanthus fragrans (Thunb.)Lour.[Olea fragrans Thunb.]采收和儲藏:4~5月果實成熟時采收,用溫水浸泡后,曬干。
原形態(tài):常綠喬木或灌木,最高可達18m。樹皮灰褐色。小枝黃褐色,無毛。葉對生,葉柄長0.8-1.2cm;葉片革質(zhì),橢圓形、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,長7-14.5cm,寬2.6-4.5cm,先端漸尖,基部漸狹呈楔形或?qū)捫ㄐ危壔蛲ǔI习氩烤呒氫忼X,腺點在兩面連成小水泡狀突起。聚傘花序簇生于葉腋,或近于帚狀,每腋內(nèi)有花多朵;苞片2,寬卵形,質(zhì)厚,長2-4mm,具小尖頭,基部合生;花梗細弱;花極芳香;花萼鐘狀,4裂,長約1mm,裂片稍不整齊;花冠裂片4,黃白色、淡黃色、黃色或橘紅色,長3-4mm,花冠管僅長0.5-1mm;雄蕊 2,著生于花冠管中部,花絲極短,藥隔在花藥先端稍延伸呈不明顯的小尖頭;雌蕊長約1.5mm,花柱長約0.5mm。果歪斜,橢圓形,長1-1.5cm,呈紫黑色?;ㄆ?-10月,果期翌年3月。
生境分布:全國各地多有栽培。原產(chǎn)我國西南部。
性狀:性狀鑒別 果實黑色或紫黑色,長卵形,長1.5-2cm,直徑0.7-0.9cm。果核紫紅色,具有突起的棱線6-8條,胞間開裂,內(nèi)含種子1顆,圓錐形,長1.2-1.3cm,直徑約0.5cm,種皮黃色,種仁類白色,油質(zhì)性。
性味:甘;辛;性溫
歸經(jīng):肝;胃經(jīng)
功能主治:溫中行氣止痛。主胃寒疼痛;肝胃氣痛
用法用量:內(nèi)服:煎湯,5~10g.
各家論述:1.《植物名實圖考匯編》:治心痛。2.《江蘇藥材志》:暖胃,平肝,益腎,散寒,止噦。民間用作止痛劑,治肝胃氣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