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骨走馬
出處:始載于《中國高等植物圖鑒》。
英文名:Chinese Trichilia
別名:絨果海木。
來源:藥材基源:為楝科植物茸果鷓鴣花的根、葉、果實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Trichilia sinensis Bentv.[Heynea velutina How et T.Chen]采收和儲藏:根,全年均可采挖,洗凈,切片,曬干;葉,春夏季采,鮮用或曬干;果實,秋、冬季果實將成熟時采收,曬干。
原形態(tài):茸果鷓鴣 灌木,高1-3m。幼枝被黃色柔毛,后變無毛。奇數(shù)羽狀復(fù)葉互生;復(fù)葉長13-30cm;葉柄長5-9cm,葉柄及總軸均被開展的黃色柔毛;小葉通常7枚,小葉柄長2-5mm,頂端小葉柄長達3cm;葉片長橢圓形至披針形,長7-15cm,寬2-5cm,先端長漸尖至近尾狀,基部楔形,稍偏斜,全緣,下面被長柔毛,脈上尤多;側(cè)脈8-9對,纖細,近邊緣連結(jié)?;ㄐ?,兩性,圓錐花序具長梗,略短于葉,被黃色柔毛;花白色;花萼杯狀,5齒裂,裂齒卵狀三角形;花瓣5,長圓形,長3.5-4mm;雄蕊管略短于花瓣,10深裂,裂片復(fù)2裂幾至基部,管內(nèi)面近口部有髯毛;子房被絨毛,柱頭圓錐形,2裂。蒴果近球形,直徑8-12mm,被黃色絨毛和有極密的橫線條。種子近球形,黑紫色或黑色,有光澤?;ㄆ?-9月。
生境分布: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低海拔森林或灌木林中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貴州等地。
性味:苦;平;有小毒
歸經(jīng):肝;胃經(jīng)
功能主治:殺蟲;燥濕;止癢;止血。主蛔蟲腹痛;下肢潰瘍;疥瘡;濕疹瘙癢;外傷出血
用法用量: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。外用:適量,煎水洗;或搗爛敷;研末撒或調(diào)涂。
各家論述:《廣西藥植志》:有殺蟲、止癢、燥濕、止血的功能。用于蛔蟲癥腹痛、下肢潰瘍、慢性骨髓炎,瘡疥、濕疹、外傷出血等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