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嘯鶇
出處:始載于《中國藥用動物志》。
英文名:Violet Whistling thrush
別名:鳴雞、山嗚雞、烏精、簫聲鶇、黑雀兒
來源:藥材基源:為鹟科動物紫嘯鶇的肉。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Myiophoneus caeruleus(Scopoli).采收和儲藏:四季均捕捉,捕殺后,除去羽毛及內(nèi)臟,取肉鮮用。
原形態(tài):紫嘯鶇,上體全部、頭和頸的兩側(cè)、下體自頦至上腹和上脅等均深藍紫色,各羽端均具閃艷的較淡紫色的滴狀斑,背部的滴狀斑較大。眼先近黑無斑。翅上的小覆羽閃輝著更藍色的紫色,其余的覆羽黑褐,而表面渲染暗紫藍色,中覆羽端綴以紫白點;飛羽黑褐,其表面除第1枚外亦沾暗紫藍色。尾羽純深紫藍色,內(nèi)緣轉(zhuǎn)黑褐色。下腹、下脅尾下覆羽以及腋羽等均黑褐。腰和下脅有時還掩蔽著一些白羽,均不外露。
生境分布: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常棲息在多石的山澗溪流旁,有時也在居民點活動。以昆蟲、漿果為食。巢置于山溪近旁的巖石隙間。每窩產(chǎn)卵4枚。資源分布:分布于我國東部,河北、甘肅、西藏等地亦有。
性味:味甘;咸;性平
歸經(jīng):入肺、胃、肝、大腸四經(jīng)
功能主治:解毒;止血;止咳。主痔瘡;吐血;咳嗽;神經(jīng)衰弱;偏頭痛
用法用量:內(nèi)服:燉食,1只。
各家論述:《中國藥用動物志》:有解毒、止血、止咳的功效。主治痔瘡、吐血、咳嗽等癥。